为何圆形块状的茶砣被称作沱茶而非砣茶?
对于钟情于普洱茶的朋友们而言,大家都熟知普洱茶存在着三种基础的形态,分别是饼状、砖状以及圆形块状,相应地被称为饼茶、砖茶和沱茶。饼茶与砖茶的称呼易于理解,然而,为何将呈圆形块状的茶砣命名为沱茶而非砣茶呢?这里面着实蕴含着深厚的讲究!
沱茶的产制历史堪称悠久。早在明代(1368—1644),谢肇淛在其所著的《滇略》一书中就有“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这里所说的普茶指的就是普洱茶,这足以表明当时已经存在将散茶经过蒸制、加工揉制,并压缩体积,以便于携带的紧压茶了。由此可见,沱茶在云南茶中属于相当古老的制品,很早就已经在省内外畅销。
现代形态的云南沱茶创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迄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它是由思茅地区景谷县所谓的“姑娘茶”(也被称为私房茶)逐渐演变而成如今的形状。在清代末期,云南的茶叶集散市场逐渐从其他地方转移到了交通便捷、工商业发达的下关。
沱茶是大理市下关茶厂生产的知名品牌产品之一。从外观上看,沱茶宛如圆面包,从底部观察又好似厚壁碗。沱茶之所以采用类似面包的半圆形形状,其中一面凹陷,中间留有空隙,这是为了在长途驮运过程中便于堆放、贮存,同时能够有效防止霉变。制作成紧压的砣状,对于马帮在经历日晒雨淋的长途驮运中保障茶叶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沱茶是圆形的、“团”状的,而在云南方言中,这种“砣”通常被叫做“团”,所以得名团茶。1902年由下关“富春恒”商号进行生产,所生产的团茶大多销往四川叙府(也就是现在的宜宾。突然想到,在四川有一位朋友,老家是宜宾的,名字竟然就叫李叙府,这名字起得真是巧妙)等地。团茶到了四川,用沱江的水来冲泡,味道极佳,于是取“沱江水,下关茶”之意而更名为沱茶。经常饮用具有明目清心、提神养颜、抑菌去病等保健功效。在中国,下关沱茶与云南白药、云烟一同被誉为“滇中三宝”,并驾齐驱,在各自的领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例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茶叶的运输和保存方式不断演变,沱茶独特的形状正是适应这种需求的产物。又如,因沱江水冲泡而更名的故事,展现了地域特色与茶文化的巧妙融合,为沱茶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