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最佳,夏茶最差?不同季节的茶有什么特点?
一、春茶
采摘时间与茶树状态
春茶一般是指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采制时间大致为3月至5月份。经过漫长的寒冬,茶树在开春时带着积累了一冬的养分开始萌发新芽。此时的茶树就像刚刚苏醒的生命,充满着无限的活力。
口感与品质特点
鲜爽度高:春茶的鲜爽度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这是因为春季气温适中,茶树生长缓慢,使得茶叶中的氨基酸、果胶物质等成分含量丰富。氨基酸是构成茶叶鲜爽口感的重要物质,较高的氨基酸含量让春茶喝起来清新爽口,仿佛将春天的气息融入到了茶汤之中。
饱满度和协调度高:春茶各种成分含量既丰富又协调。茶树经过一冬的休整,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贮藏了较多的养分。鲜叶持嫩性时间长,生活力强,生长旺盛,多酚类含量适宜,与其他成分相互配合,使得春茶的滋味醇厚饱满。无论是绿茶、红茶还是普洱茶,春茶的口感都能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不会有某种味道过于突出而影响整体口感。
名优茶集中:各大茶类的名优茶几乎都集中在春茶季。例如绿茶中的十大名茶,都力求头春的滋味。春茶的叶子饱满、叶片带有健康的光泽,鲜叶紧凑。泡出的茶汤鲜爽甘醇,香气浓郁,叶底柔软明亮。对于红茶来说,春茶的干茶色泽乌润,叶子肥壮重实,有的还可以看见叶子上细密的绒毛。冲泡后,茶叶下沉快,汤色现出粼粼金圈,叶底标准叶多。在普洱茶中,春茶叶片比较肥壮重实,色泽油润,毫毛较多,叶片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冲泡后具有香气馥郁、滋味浓厚回甘、叶底柔软厚实的优点。
二、夏茶
采摘时间与生长环境影响
夏茶的采摘时间为每年6月到7月初。夏天季风带来丰富的雨水,虽然雨水是茶树生长的重要条件,但过多的雨水对夏茶的品质有一定影响。在雨水充沛的情况下,茶树生长速度加快,茶叶生长迅速。
口感与品质特点
苦涩味重且滋味淡薄:与春茶相比,夏茶入口苦涩,所蕴含的滋味不够醇厚。这是因为夏季雨水多,茶叶生长迅速,导致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而氨基酸等鲜爽物质的含量相对较低。过多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带来了苦涩的口感,并且由于生长速度快,茶叶内部物质积累不够充分,使得夏茶的滋味不够丰富,口感显得淡薄。
用途:由于夏茶的品质特点,它更多地被用来制作奶茶、袋泡茶、普通花茶茶坯、劳保茶及消暑茶这些大宗茶。在这些茶饮中,夏茶的苦涩味可以通过添加其他成分(如牛奶、糖等)来掩盖,同时利用其大量生产的特点满足大规模的消费需求。
三、秋茶
采摘时间与茶树状况
秋茶每年立秋至10月份所采,寒露过后(10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采摘的也叫冬片。初秋到中秋期间被称为“小阳春”,此时有着和煦的阳光和适量的雨水,茶树会拼命吸收养分。
口感与品质特点
香气突出:秋茶的最大特点是香气厚重悠远。在秋季,日照强,雨水较少,茶树的蒸腾作用强,茶树生长受阻碍,叶片大量生成具有花香的芳香物质。虽然秋茶的汤水细腻度、鲜爽度不及春茶,但它的香气浓郁、高长鲜锐,能给人带来独特的品饮体验。例如乌龙茶中的铁观音素有“春水秋香”的说法,秋茶的香气高远清幽。
口感扎实厚重:秋茶生长的茶叶肥厚、漂亮,制成的茶叶入口扎实厚重。然而,由于茶树历经春茶和夏茶的采收,体内营养出现亏缺,采制而成的茶叶条索较细,色泽翠绿,内含物质相对贫乏,所以秋茶的滋味相较于春茶较为淡薄。
四、特殊情况与茶类差异
冬片
每年立冬前后采摘下来的被称为“冬片”,产量稀少。例如台湾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冻顶乌龙所出产的冬片滋味醇厚,独有一种高山的冷韵。这是因为特殊的地形和环境赋予了冬片独特的品质。
不同茶类的季节差异
绿茶:绿茶对春茶的要求更为细致,分为“明前茶”“雨前茶”“春尾茶”。明前茶是指清明节以前生产的春茶,统称早春茶,其鲜爽口感最佳,从古至今备受追捧,名优绿茶价格也因此较高。雨前茶即“谷雨”节以前采制的春茶,又叫“春中茶”,而“谷雨”至“立夏”所采的茶叶叫“春尾茶”。
红茶:红茶中的祁红、滇红、川红等名优茶青睐春茶。春茶的干茶色泽乌润,叶子肥壮重实。而夏茶色泽红润,茶叶轻飘松宽,嫩梗宽长,且条茶形状松散,冲泡后茶叶下沉缓慢。秋茶色泽暗红,大小不一,泡开后叶子轻薄瘦小,香气平和。市面上的红茶茶包及奶茶大多由夏秋茶制作。
乌龙茶:如铁观音“春水秋香”,春茶水质最好,秋茶香气高远。这体现了不同季节采摘的茶叶在乌龙茶品质特点上的差异。
普洱茶:普洱茶的头春茶和山头茶风气较盛行,山头茶的头春茶尤其受茶友追捧,多用来做高端普洱。夏天采摘的茶叶更多经过发酵(渥堆)制成熟普成为口粮茶。在一些普洱核心产区,秋茶虽然没有春茶清醇,口感协调度较差,但滋味扎实,香气直接,同样能制作出好的普洱。